10月25日上午,王穎老師在五年級進行公開課展示活動。小學部全體教師參與聽課。王老師此次執(zhí)教的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主要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借助課題,理清脈絡,在詞語學習中發(fā)現(xiàn)認知矛盾。
王老師從課題導入,幫助學生理解圓明園名字的含義。接著,出示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在落實字詞認讀環(huán)節(jié)后,王老師讓學生思考為何將詞語做這樣的分類,自然引出文章的結構,落實語文課堂的常規(guī)目標,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謀篇布局。
二、聚焦“輝煌”,朗讀品味,在語言學習中感悟寫作方法。
“輝煌”是這篇課文濃墨重彩的華章。三個板塊的教學也是有詳有略,采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安季帧辈糠质锹宰x式的,以“眾星拱月”來解讀;“文物”部分是朗讀式的,讀好“上自……下至……”句的停連;“建筑”部分作為重點學習——因為“建筑”部分無論是在詞語、句子,還是表達方式都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三、借助材料,仿寫句式,在言語實踐中完成方法習得。
王老師帶領學生,通過對比,學習圓明園的建筑和文物,感悟作者的詳略得當,揣測詳略背后的寫作依據(jù)和意圖。在學習圓明園建筑的寫作特點后,王老師通過出示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圖片,引導學生仿照文中“有……也有……”句式,寫一寫圓明園的文物,進一步感受圓明園曾經的輝煌。聚焦“毀滅”,擦除板書,在前后對比中體會“不可估量”。
文章的整體結構是“毀滅——輝煌——毀滅”,課堂的氣氛依著文脈走。在學習“毀滅”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王老師讓學生對比閱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找一找讓自己覺得痛心的詞語。再通過擦除板書(巧妙的布局 宏偉的建筑 珍貴的文物),寫下“一片灰燼”,讓學生在“毀滅——輝煌——毀滅”的強烈對比中,心靈受到震撼,從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花很大的篇幅寫圓明園的輝煌,水到渠成地解決了文章的難點。
五、讀寫結合,銘記“輝煌”,在語言積累中強化愛國情感。
在教學中,王老師緊扣語言文字這一本源,通過出示分層寫作訓練,指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銘記圓明園毀滅之恨,抒發(fā)愛國情感。
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優(yōu)點很多,獲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下面主要從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法的角度做一個簡要的評論:
1.整堂課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根據(jù)本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王老師深入解讀教材,并根據(jù)學情,從學習難點“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入手,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作批注、小組討論等方法進行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閱讀中,或受到同伴的影響,或接受老師的指導,這一過程能讓他們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真正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在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時,王老師更是別具匠心。通過逐步擦去板書的方法,在昔日的“輝煌”的對比下,讓學生深刻體會“毀滅”的徹骨之痛。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心中充滿惋惜與憤怒,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2.王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為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學“圓明園的輝煌”時,王老師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關聯(lián)詞,幫助學生感悟作者敘述的條理性。通過出示圓明園的多種珍貴文物,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對舉的表達方式寫一寫。雖然只是一個片段仿寫,但王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搭建了寫作教學的支架,促進了讀與寫的融合,很好地發(fā)揮了課文作為例文的作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當學生還沉浸在“毀滅”的憤怒中時,王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將此刻內心的感受寫下來,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嘗試將語言凝練成一兩句詩。這不僅從習作意愿角度,讓學生產生“我想寫”的愿望,做到了“我手寫我心”,表達了自己最真摯的情感;還從能力上對學生提出分層要求,關注到不同習作能力學生之間的差異。
王穎老師上課
王穎老師上課
同學們積極舉手發(fā)言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做筆記
老師們認真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