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又一次成為時下的新話題。據(jù)統(tǒng)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有人說,中國是一個特別注重人情面子的國度,歷來講究“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你懇求他人為自己辦事或者答謝有恩于自己的貴人時,往往在飯店請客,在這種場合,往往都要講排場,特意用經(jīng)濟實力來表示所謂的真摯和誠意。豪華的飯店,豐盛的餐桌,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但是只吃一小部分,剩下的也不要求打包打走,以此顯示出自己很有錢。這種“中國式浪費”觸目驚心,令人唏噓,可在浪費之時我們是否想過,有多少孩子還在挨餓?有多少孩子還在為自己沒有著落的下一頓飯發(fā)愁?
溫總理曾說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jié)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今日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重。
據(jù)調查,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為數(shù)眾多的困難群眾。全球每年有1.28億人死于貧困,更為嚴重時,也許在我們扔一個雞蛋的時間內,就有一個兒童因饑餓而死去。
在國外,參加聚會,去飯店吃飯時,吃完盤中的食物是對廚師的贊賞,是對食物的肯定。而在中國,吃盡盤中食物有時被人譏笑為沒出息。難道只是因為國籍的不同,人們的思想就有如此大的差異嗎?
再過兩天,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厥捉▏詠斫?span lang="EN-US">7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勤儉節(jié)約,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子家訓》中有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每一粒糧食都理應被珍惜,因此我們都應當從自身做起——不做“必???span lang="EN-US">”,爭當“光盤族”。 讓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