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觀課、議課是新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揚州市直學校初中英語新教師工作坊領銜人常松老師鼓勵學員們積極參與各類觀課活動,并圍繞活動主題對課堂表現、目標達成以及設計優(yōu)化等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以互學共研的方式,促進自己與同伴執(zhí)教能力的提升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以下是工作坊新教師6月3日參加揚州市初中英語主題拓展閱讀教學研討活動觀摩了四節(jié)展示課、聆聽4場專題講座之后的感悟。
揚州市文津中學 田慕雨
參加了以“初中英語主題拓展閱讀”為主題的觀摩活動后,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收獲頗豐。
活動中涉及的四本書籍The Magic Brush of Ma Liang, Peter Pan, Classifying Plants, Volcanoes分別代表了虛構故事和科普讀物兩大類別,為我提供了不同的教學啟示。
前兩本故事性書籍中運用的“故事山”技巧,讓我認識到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故事情節(jié)。這種技巧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后兩本科普讀物則讓我意識到,在教學中融入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這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索精神。
周雪晴老師提出的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四步驟教學策略清晰且實用。該策略貼合課標要求,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英語素養(yǎng)。從導讀激趣、試讀培養(yǎng)習慣,到自讀互助、深讀品鑒語言與情感、聚焦問題發(fā)展思維,再到整讀梳理全書,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在“自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依據學生情況設計小組任務,提升閱讀效率;“深讀”時則從人物語言、行為入手剖析形象,借助開放問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如此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思維深度與廣度,對教學實踐極具啟發(fā)意義。
揚州市文津中學 許文靜
觀摩了Classifying Plants這節(jié)課,我深刻感受到語言教學與學科融合的魅力,也從中獲得了諸多啟發(fā)。
本節(jié)課以植物分類為主線,巧妙地將英語學習與生物知識相結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專業(yè)術語,并運用英語描述植物特征,既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拓寬了學科視野。尤其是拉丁學名的引入和雙語解說詞任務,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實現了從“學語言”到“用語言學”的升華。
課堂中,教師并未止步于知識傳授,而是通過“分類方法的優(yōu)缺點討論”“植物學家品質探究”等活動,引導學生辯證思考。當學生爭論“普通人能否命名植物”時,我看到了批判性思維的火花。此外,林奈、孟德爾故事的融入,不僅傳遞了科學精神,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意識——科學探索無國界,但科學家的人文情懷值得共情。
揚州市京華梅嶺中學 周玥
我有幸于樹人南門街參加了關于英語整本書閱讀的研討活動,收貨頗豐。上午的展示課精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姜瑋老師的以“植物分類”為主題的英語課。本節(jié)課打破了學科壁壘,通過術語學習、植物標簽制作等任務,將專業(yè)詞匯融入真實語境,實現“用英語學科學”的目標。本節(jié)課還引導學生對比《本草綱目》與西方植物分類體系,通過討論分類方法優(yōu)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又滲透了科學史教育。其“文本→思維→實踐→文化”的設計邏輯,為跨學科教學提供了鮮活范本。常教授則帶領我們從小說細節(jié)入手,推理猜測彼得潘不愿長大的原因,或與他早期與母親關系的創(chuàng)傷性斷裂有關。彼得潘的悲劇性在于,他用永恒的童年囚禁自己,實質是用幻想療愈未被接納的創(chuàng)傷。母親的言語與行為,成了他靈魂上拔不掉的鉤刺——他選擇用飛行對抗重力,卻永遠墜落在“被遺忘”的縫隙里。
揚州市梅嶺中學 湯瑋琛
我有幸參加了揚州市初中英語主題拓展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收獲頗豐。此次活動讓我在閱讀教學上有了很多新的思路。
張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善于挖掘名著《彼得·潘》故事中的主角特征和活動意圖,借助問題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并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己親身深入到故事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讓書的魅力不僅僅局限于文字,結合教材第七單元主題,引發(fā)學生多角度深思。
吳老師的課程進行了豐富的課外拓展,將火山知識與英語學習結合在了一起,聚焦于整本書閱讀,展示了眾多科學知識,并且讓學生通過視頻、游戲和手工操作等方式完成主題創(chuàng)意展示。整節(jié)課既結合了學校的校本特色內容,又體現了深度的跨學科融合內容,也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思維。
面對當前英語學科既要符合雙減政策、又要提高難度的現狀,主題拓展閱讀教學是一個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好方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超前認識形勢,積極應對變化,主動尋求出路,針對學生的痛處來有效組織教學。
揚州市京華梅嶺中學 倪彬杰
有幸觀摩了四位優(yōu)秀老師的展示課,讓我對“主題拓展閱讀”的教學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姜老師的“classifying plants”。
姜老師的課堂很有個人風格。她不是單純的從老師角度完全輸出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視頻、問題等一系列導入,讓學生立馬進入課堂,理解課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她傾向于讓學生主動的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給出關于本篇的一系列問題后,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此外,在姜老師的課堂中,學生的展示無處不在,不僅僅顯示出學生能力的出色,同時也符合了新課標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總的來說,姜老師的課堂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內容。在今后的教學或者是展示中,我也將積極借鑒姜老師的教學理念,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