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驕傲,民族之魂
初二(5)尤知惠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在上周五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次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看完后,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魅力,千年不朽。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歷史長河之中,星光熠熠,留下無數精神與文化的瑰寶,思想的光輝穿越古今,照耀千秋萬代。字以溯源,棋以明志,文以載道,武以振魂,絲綢新路以連接世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從商代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小篆,再到唐代的正楷,漢字經歷了長期的演變與發(fā)展,經受了一次次歷史的考驗與沖擊,是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直到今天,漢字的一筆一畫,都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都承載著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和價值。對于今天的我們,學好漢字,才能接好前人交給我們的接力棒,才能傳承好這一份中國最大的驕傲,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文學是中國人心底的共鳴。享受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縱情高歌,贊賞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氣概,聆聽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愛國之聲,感受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的壯闊氣勢,我們無比陶醉。中國古典文學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情感的歸宿,精神的依附,它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里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回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我們熱愛中國文學,我們了解中國文學,我們更要傳播中國文學,壯大中國文學,讓自己成為有文化、有道德、有書卷氣的中國少年。
中國功夫,威震四海,一招一式,孔武有力,充分展現了中華兒女的氣概。中華武術不僅技藝高超,更蘊含著中華民族仁義正直,勇敢堅韌的偉大精神,保家衛(wèi)國、自強不息的高尚氣節(jié),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堅定意志。在經濟和生活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做到時刻不忘民族精神,不忘愛國情懷,不忘我們的使命,傳承發(fā)揚武術精神,做有骨氣,有擔當的中國人,以自強精神振奮民族之魂。
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更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中華兒女來說,我們要擁有文化自信,積極傳承、傳播和發(fā)揚我們的文化瑰寶,因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們國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知道了我們民族血液世世代代里流淌的基因和血脈是什么,才能以更好的姿態(tài)迎接未來,創(chuàng)造和成為新時代的“中華驕傲”。